目前孕育处理方法:包内0.3-0.4%放在球化剂上面,用高钙钡孕育剂,浇注时二次孕育0.1-0.12%,听一位权威说包内的是不起作用的,有二次孕育就够了,不知各位认为如何?
有些工厂孕育剂是在球化处理后补铁水时加的,与在包底加有多大差别?请有经验的同行一起交流交流。
【以下摘录部分坛友交流回复的内容】
我的看法:
1、也听说过类似观点,即:在包内孕育只要能抑制白口倾向就可以了(一般也就0.3%左右),再多加烧损大,作用也不明显。
2、但实际可能不一定是这样,我们专门做过尝试,确实是烧损要大一些,但在很多方面的表现还是有好处的,如:球化质量、性能水平等。
包内孕育处理方法,一般75硅铁就可以,如果使用复合高效就更好了,如Ba-Si、Ba-Ca-Si。
含Ca孕育剂一般Ca:0.8~2.0%;Ca高虽然孕育效果很好,但铁水中夹渣会偏多,铁水反而不纯净,请问楼主用的孕育剂中Ca%是多少?
灰铁类、普通球铁一般包内0.3%75SiFe;高效复合孕育剂0.2%;
薄壁铁素体球铁(F>90%)一般0.3%~0.5%75SiFe。
75SiFe孕育剂放在球化剂上面,再在上面覆盖一层铁片,孕育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持续效果不长。
孕育一般在3分钟之内,4分钟之后开始衰退,所以需要二次孕育(随流孕育,型内孕育)
通常我们每包的浇注时间在6.5分钟之内。
1、曾有一段时间为降低成本取消过包内孕育,只依靠随流孕育。从金相效果看还是有区别的,受牌号不同,影响程度也不同。
如果随流孕育断流,型内孕育失效产品就易发生质量问题,风险比较大。
2、如果使用浇注炉的话,就可取消包内孕育,改成转包孕育+随流孕育(瞬时)效果会更好;
3、烧损问题,可以盖一层覆盖钢片,类似于5角与1元硬币那样的,效果不错
目前为止,我们使用冲入法球化+包内孕育+随流孕育,质量稳定、金相可靠... ...
一般是分开的,覆盖球化剂加一半,剩下的一半等球化爆发后再随流加入,炉子出水的时候炉内留20%左右的铁水用来提温,球化反应的温降挺大的,控制的不好100度都有。
二次孕育是必须要做的工序。
在球化剂上添加孕育剂只是起了覆盖和延缓球化反应进行的作用,其孕育功效非常有限,而这一作用完全可以用成本更低的废钢片来进行。
在球化剂上添加孕育剂只是起了覆盖和延缓球化反应的起爆时机和降低反应的激烈程度,延长球化剂与铁液的接触时间,减少Mg烧损,提升球化率及球化级别,同时节省球化剂消耗并使硫等不利于铁液品质的杂质充分反应,提高残留镁量和控制球化时碳的烧损率。孕育效果,肯定是有的,只不过由于孕育有效期和衰退的问题综合起来,相对离浇注越近的孕育更重要,效果也更好,出水时的随流和包底孕育效果是差不多的,浇注时的瞬时孕育和型内孕育等效果更好,不过一般都会视工艺要求进行复合孕育,单独采用包底大剂量孕育等某种孕育是非常少的。